本报讯 据?望新闻周刊报道,今年高考过后,作为全国率先试行高考“3+X”方案的广东省,围绕这“第一步”得失的话题尚未结束。不少专家认为,“3+X”方案是市场经济在考试制度上的体现,有其积极的意义,但是“3+X”的试行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却值得人深思。
“3+X”制,即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三门基础课是每年学校必考科目;另外,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加试其他科目,加试什么科目,由各高校自己决定。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报考,可以兼报兼考。
然而,今年试行“3+X”制的过程中,人们却惊呼:“3+X”怎么变成了“3+1”?
据了解,广州市今年有23134人参加高考,“X”中选一科的同学占考生总数的96.53%,选两科的占3.47%。广州第12中学绝大多数学生选的是“3+1”,该校副校长金日纬说,为提高保险系数,学校不主张学生报考两门以上。而大多数学生也怕分心,都挑选一门自己最拿手的科目。
虽然说,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加试其他科目,然而由于操作较为复杂,也为了吸引生源,今年只有清华、北大这两所名牌校才加试一科。因此本来的“3+X”其实就变成了“3+1”。
据了解,“3+X”还波及到了高一,为了取得更高的升学率,现在不少学校对高一的学生们也采取了“3+1”制,除了要求他们学好必考的三科外,就是强化一门选修课。
“3+X”变成了“3+1”即使减轻了中学生负担,但会不会造成高等学校录取的学生质量下降?
华南师大附中校长吴颖明认为,“3+X”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,但这项改革刚刚起步,由于观念及认识上的偏差,在操作上可能会走进几个误区。要避免走入误区,校长的观念非常重要,一定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。要重视打好学生的基础,个性、特长的展现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,否则,一切无从谈起。要是校长目光短浅,纯粹从应试出发,从高一就淡化“3+X”以外的科目的学习,那将对学生以后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极为不利,更不利于将来的成长。